词语 | 利 |
释义 | 【正字通】〈利〉力地切。音涖。害之反義之對也。又財用。又吉也。易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左傳》欒施高強來奔陳鮑分其室晏子謂桓子必致諸公人各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義利之本也。蘊利生孽姑使無藴乎可以滋長桓子盡致諸公又邾文公卜遷于繹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公曰命在養民𢀸之短長時也。民苟利矣吉莫如之遂遷公䘚君子曰知命。註遷國畏魯偪故也。又凡有所私皆利也。《莊子》駢拇篇小人以身殉利土以身殉名管子釣利之君無王主焉。註王主必先度義而後利《淮南子》眾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也。惟聖人知病之為利利之為病。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註利猶貪也。又 |
随便看 |
|
文言文翻译字典收录了275354条古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文言文词语的释义及用法解释,是汉语学习的有利工具。